这是中国台球40年往事里最牛逼的事

我原本以为中国第一张台球桌已不可考,但查了一下居然可考。

1984年,北京海燕台球厂厂长王大石在生产出第一台斯诺克台球桌后,开始研制美式台球桌。由于缺少相关资料,他制作的台球桌虽然尺寸与美式球桌相似,但款式更接近斯诺克台球桌。这种融合了斯诺克和美式台球特点的台球桌,后来发展成为中式台球桌。

也就是几年后年轻人们在台球厅里玩的那种黑八球桌。

不同地方对台球厅的叫法不同,有的叫弹子房,大多数都叫台球厅。

台球厅与录像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一对双胞胎,有时候二者融为一体,外面是台球桌,里面是看片儿的,外面是喧闹的大喇叭,县城里的喧嚣大约有90%都是录像厅外面的大喇叭制造出来的,还有10%是沿街的服装店。

这种景象伴随着80后、90后们的青春期,后来又被网吧和KTV接棒了过去。

这些场合都有一个共同点,能把年轻人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

直到现在,00后、10后们大约是没有这样全国统一的荷尔蒙博物馆了。

换句话说,他们去不了想去的地方了。

一切都变了。

变得更加正规了。

正规以后,打台球这件事就不再是娱乐,而是一个严肃的体育项目了。

2025年5月6日北京时间凌晨三点半,中国斯诺克球手赵心童拿到了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拿到这个赛事的冠军,也是亚洲人的第一次。斯诺克就是台球这项运动的终极形态——它最高级,奖金也最高,成本也最高,但凡打台球的人都知道它相当于篮球界的NBA、足球界的五大联赛、拳击界的梅威瑟大战帕奎奥。

总之,就是最牛逼的那种比赛。

这样牛逼的比赛,冠军是一个中国球员,这肯定不是凭空而来的。

事实上,这正是过去四十年中国台球往事的一个必然结果。

这项运动因为其低门槛、高趣味、无身体对抗的特点,赢得了中国人的喜爱,拥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同时,又没有像足球那么等级森严的官方管控,于是它就爆发了。

赵心童夺冠之前已经有人悄悄地说,现在全世界斯诺克迷都希望他夺冠,哪怕是欧美那边的球迷也是如此,为啥呀?就是因为中国人的财力决定了其一定是当世最有助于这项运动的人群。

除了财力,恐怕最重要的还是这项运动本身的特点,尤其是“无身体对抗”的这个特点,实在是太适合中国人了。

中国人的行事准则千百年来都决定了,我们不擅长和陌生人进行身体直接对抗(打仗除外),在一个相对正常的环境里面,在一定的规则限制之下,让我们和一个陌生人进行身体对抗,我们总是把握不好这个尺度——要么就束手束脚,要么就急眼,很难做到上一秒还在激烈对抗下一秒就相敬如宾,总是打着打着就急眼了就破口大骂忘了自己是在比赛——中国人就是这么认真。

这种场景在足球场、篮球场上实在是太常见了,规则之内的对抗更像是一种“放在太阳底下的潜规则”,大家应当彼此默认可以有一些噼里啪啦的碰撞,撞得过就撞,撞不过也认,但小孩子打比赛,孩子爸妈很容易跳进场内追打那个和自己孩子对抗的孩子……

裁判对于这种情形也不好把握尺度,我们的球员不专业,有很大程度是因为裁判不专业——就像我们的群众总是陷入纷争,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官方“裁判”总是“瞎鸡儿吹罚”……

但是在台球运动上,这些困扰通通不存在了。

因为不用你们直接身体对抗,打得好就是好,打得烂就是烂,一目了然。

你和那一颗颗石头做成的小圆球对抗就行了,不用管你的对手。

而且它是单人运动,这又应了那句话,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项运动和乒乓球一样,真的就像是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一样。

1987年,北京星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星牌)生产出了第一张“星牌”台球桌。这张台球桌结合了中国人的运动喜好和斯诺克、美式台球桌的特点,后来被正式命名为中式台球桌。

在如今的各种世界大赛上,星牌,就是当仁不让的扛把子,这也体现了这项运动与中国的缘分,尽管本次比赛上赵心童打掉了星牌的一个球袋,而且最后几颗球就盯着那个袋打,以至于球落袋之后掉了一地,但反而给这项严肃的运动增添了几分有趣的话题感。

在夺冠之后,丁俊晖对赵心童表示了祝贺,字里行间更多的是以一个群体的形象去为行业发声,赵心童也秒懂,回复的时候对丁俊晖表示了感谢,谢谢他走出了这样一条路,后面的孩子们可以在这条路上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丁俊晖对中国台球的意义比姚明对中国篮球的意义更大,因为在他之前,台球真的只是一个娱乐项目,在他之后,变成了一个运动项目,这个含金量完全不一样了。

丁俊晖的成名之战是2005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当时年仅18岁的丁俊晖在决赛中击败“台球皇帝”斯蒂芬·亨得利,夺得冠军,成为历史上获得排名赛冠军最年轻的球员。

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回老家和老同学打台球,他说自从丁俊晖出名之后,县里的孩子们打台球一个比一个慢,出杆也慢,进球也慢,大家不再推崇爆杆的小流氓打法,而是认真地研究起了白球的走位、出杆的杆法,虽然县里的台球厅条件不咋地,但我们那一批年轻人很擅长给自己加戏,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看上去很专业的人。

实际上,每一代年轻人都很擅长这种事情。

台球,给了他们一个从草莽变成英雄、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的机会。

这是中国台球四十年往事里最牛逼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