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高淳古柏七旬老人记了24本家庭账册
“小账本”见证生活“节节高”
杭万达展示自己的“家庭账本”。 通讯员 韦东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全民
通讯员韦东宁王彤魏宏伟
“1980年4月7日支出,猪肉0.5元,食盐0.29元,酱油0.1元,总支出0.89元;1982年12月,出售大肥猪一头,收入122.4元;1998年11月12日支出,肉5.5元、橘子1.7元、苹果6.0元,总支出13.2元……”一本本泛黄的笔记本上,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数字,清楚地记录着家里的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高淳区古柏街道桃园雅居小区居民杭万达从1970年坚持记账至今,55年,24册记账本,不仅仅记录了杭万达家庭生活的收支流水,更见证了南京市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算计不到要受一辈子穷”
4月28日上午,在杭万达老人家中,记者见到了被“里三层外三层”精心包裹保存的家庭账本。
杭万达今年78岁,退休前是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教师。见到记者,老人兴致勃勃地谈起家庭账本的故事。“我是1970年开始进行家庭记账的,小到馒头、食盐,大到家电、房子,每天只要有支出收入,就会详细记录下来,不知不觉已记了55年。”杭万达说。
为啥要每天记家庭收支账?“我们这边曾流传着一句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一辈子穷’。”杭万达介绍,当时自己一大家子挤在茅草房里,他长大后,想有个自己的安身之处,所以觉得必须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才能建房,成立自己的家庭。
在杭万达的家庭账本里,住房一直是记录的重点,也是家庭一项重大开支:1974年全年总支出540.97元,其中建房397.25元;1984年全年总支出1458.59元,其中建房652.95元;1986年全年总支出2338.06元,其中建房1242.22元;1992年全年总支出10291.6元,其中建房8097.81元……从泥土墙茅草房到砖瓦房,再到钢架结构楼房,杭万达家的住房条件也在持续改善。
2015年左右,杭万达所在的古柏街道马村实施整村拆迁,他们一家五口搬进了高层电梯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84平方米。杭万达在家庭账本里高兴地记下了这样一段话:“小区设施齐全,住房宽敞舒适,我家历代以来,从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
一个个“第一次”,见证生活“节节高”
1982年,杭万达家迎来一个丰收年,已是民办教师的他在家庭账本里记录着:“出售大肥猪一头,售价122.4元;民办教师工资总收入571.9元。粮食自给有余,不缺吃、不缺烧。”
让杭万达没想到的是,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1985年8月,杭万达家第一次通电。“那时只在客厅安装了一盏电灯,一年电费要10元左右,从此结束了煤油灯的时代,到了晚上,家里也变得亮堂堂的。”杭万达兴奋地回忆道。
此后,数不清的“第一次”开始出现在杭万达的家庭账本里:1986年1月,第一次买了煤炉;1987年,第一次买电风扇;1988年,第一次全年结余超过500元,达到689元;1989年,第一次通上了自来水,结束了祖祖辈辈喝池塘水、吃水靠挑的日子……“小账本”记录着大变化,写下杭万达家庭一步步走进新生活、拥抱好日子的踏实和喜悦。
不仅生活“节节高”,杭万达从事的教育工作也取得较好成绩,1989年,他被评为全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当年12月转为公办教师。杭万达清楚地记得,1972年他当民办教师时,年工资320元,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乡村教师待遇大幅提高,1994年他一年中3次涨工资,年工资达到8167.90元,当年全家总收入首次突破五位数,达到11055.3元。
翻开一本本家庭账本,杭万达感慨地说,这些年来,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养老看病,生活都朝着更加有利于老百姓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延续,这种幸福感仍不断增长。
消费结构更优,教育旅游成为新增项
记者翻看杭万达的家庭账本发现,早先账本上的支出基本都花在食品、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上,后来越来越多地花在电视、洗衣机、空调等耐用消费品上,近几年,教育、文化、娱乐、社交等支出越来越多。
从2015年开始,杭万达的家庭账本里,教育成为新的重点记录事项。“生活好了,更要重视后代的教育,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我深有体会,要带好这个头。”杭万达告诉记者,2015年下半年,他拿出退休工资,专门设立家庭教育奖,并制定了20多个奖项,对两个孙女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奖励,并详细记录在家庭账本里。
“去年我为小孙女发放家庭奖学金共5380元,今年已经发放了2100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让杭万达更开心的是,左邻右舍得知该做法后,纷纷向他请教家庭教育经验,重视教育的好家风在小区蔚然成风。
如今,杭万达一家更注重追求高品质生活。2017年的家庭账本里,杭万达首次单独记录旅游支出,这一年,一家人分别去苏州、杭州、厦门等地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杭万达说“这是一个旅游年”。紧接着,2018年、2019年又是两个旅游年,杭万达一家人“走南闯北”,在浙江、山东、湖南等地的景区留下了开心的足迹,杭万达的家庭账本也越记越轻松、越记越欢畅,现在每年他们一家都要出去旅游一趟。
如今,杭万达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他每天仍在仔细地记账。“以前记账,是为了精打细算;现在记账,记的都是美好,从中找到幸福和快乐。”杭万达表示,家庭账本已成为他的“传家宝”,他将一直记下去,教育下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