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医院谷晓新:职业病目录有新增,详解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2024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对《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职业病(包括4项开放性条款)。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新增类别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一类是“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什么是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济南医院(济南市职业病防治院)主任医师谷晓新介绍,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或反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改变。

在职性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新增一种职业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后发生的延迟或长期应激反应,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受损。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

PTSD的特点

①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后;

②6个月(含)内出现创伤性再体验、回避任何能引起该创伤性记忆的线索、警觉性增高“三联征”,或伴有情感麻木、迟钝,与他人疏离,对周围环境毫无反应,快感缺乏等;

③病程超过一个月,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受损。

例如,消防人员在经历重大突发火灾抢救事件后,出现一些侵入性症状:训练时听到火警铃声,会突然僵住,仿佛回到爆炸现场,甚至闻到烧焦的气味、看到队友被埋的画面。多次梦到火场中队友呼救,自己却动弹不得,惊醒后大汗淋漓。“过度戒备”:在家中频繁检查燃气阀门,半夜听到风声会误以为火警,跳起穿衣准备出勤;易激惹等症状。导致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如何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呢?

PTSD一般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 若在创伤事件发生后能通过一些心理评定工具来初步评定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助于筛选出PTSD高危人群,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

1、用人单位:

①加强危机及处置知识教育。

②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和识别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早期症状。

③提供心理疏导: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或心理辅导室,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④优化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员工的心理压力。

2、对于劳动者:

①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稳定的心理品质。

②学习情绪管理及放松技巧:学会自我放松,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③及时求助:如果发现自己或同事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