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其主题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知识、增长本事,开阔眼界、广博见识,陶冶情操、涵养品格,让我们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有一座座可以凭借的桥梁,用来跨越人生不同阶段的诸多沟壑和深涧。这些桥梁须得我们亲手搭建,不得假他人之手,亦不能偷工减料,只有靠自己诚实地阅读,用一本本书籍摞垒而成,且需时常维护和添新,方能帮助我们一路平顺渡向未来。
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本事,筑牢通往未来桥梁的成长基石。进入数字时代,知识的形态虽已从纸质书页变为电子屏幕,或从视觉延伸到听觉,但阅读的本质没有改变。依然需要通过视听感官从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籍中,系统而不是碎片化的获取承载其中的信息和知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进步、增长本事的必由之路。广大年轻干部要从岗位出发,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读好党的创新理论“政策之书”,读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之书”,读好一线实践经验“基层之书”,读好拒腐防变“清廉之书”,不断提升思想境界,补足“精神之钙”,方能筑牢通往未来桥梁的成长基石,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在阅读中开阔眼界、广博见识,延伸通往未来桥梁的视野跨度。见识的广博程度决定了视野的跨度。视野宏阔如孔子,晚年仍勤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犹叹学无止境。广大年轻干部既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思想和理论水平;又要广泛学习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增强解决难题的能力,更好担当作为;还要拓宽涉猎范围,用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智慧,增进慎思善为。惟其如此,方能延伸通往未来桥梁的视野跨度,在工作中站高谋远,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涵养品格,锻造通往未来桥梁的灵魂护栏。真正的阅读从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灵魂的滋养。苏轼在黄州贬所通读《庄子》,于“天地与我并生”的哲思中消解人生困顿,最终成就“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王阳明在龙场驿的深夜里研读《周易》,在“知行合一”的顿悟中搭建起心学的桥梁。他们在阅读中构筑起了灵魂护栏,安然面对人生不同转场的境遇之变,为后世存范。广大年轻干部应深知强国复兴的新征程上,既有一马平川也有深沟险壑,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要练就宠辱不惊、临危不惧,一定锻造出属于自己的灵魂护栏。要在阅读中陶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操,涵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品格,锚定理想追求、保持奋进定力,方能将党和人民的事业勇毅推向梦想的彼岸。
(四川省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曾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