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导航给我干哪来了_iPhone的导航被骂成这样,真是因为苹果“抠”

近日这导航给我干哪来了_iPhone的导航被骂成这样,真是因为苹果“抠”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iPhone的导航被骂成这样,真是因为苹果“抠”

尤其是像隧道这种地方,iPhone 用户进隧道几乎等于失踪,手机地图导航的体验似乎总是不尽如人意。这可不是个新鲜问题,甚至直到最近,我们还有同事在抱怨。

即使不在隧道里,iPhone 的导航偶尔也会慢半拍,走错一个路口直接进入疯狂绕路模式……这个时候,安卓用户可能会站出来说话了:“咱们的手机地图都显示用的是北斗导航,为什么我平常没这么多问题?”

那么,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Pro Max 的表现又如何呢?嗯……这里可以直接告诉大家,iPhone 的导航确实没有安卓精准。

为了验证这一点,托尼随机找了两位同事一起做了一个测试。我们分别使用 iPhone 15 Plus、iPhone 16 Pro Max 和 vivo X200 Pro 三部手机同时进行导航,并观察它们在隧道中的表现。

测试结果如下:iPhone 15 Plus 几乎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自己在哪;iPhone 16 Pro Max 虽然一开始表现不错,但后来开始“超速”,甚至提前在隧道出口等待我们。而 vivo X200 Pro 虽然中途也并非完美,但整体还算精准,和汽车出隧道的时间基本一致。

从左到右依次为:

- iPhone 16 Pro Max

- iPhone 15 Plus

- vivo X200 Pro

显然,三款手机的表现各有差异。

那么,为什么 iPhone 声称支持北斗,但在实际测试中却出现了差距呢?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原因,托尼可以先给出结论:iPhone 确实支持北斗,但并没有完全支持。

此外,iPhone 在隧道中的糟糕表现还有一个更离谱的原因。要完整解释清楚这件事,我们需要分两个部分来讨论。第一部分是户外空旷场地下 gps 和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的原理;第二部分是在隧道等场景下,“惯性导航”是如何工作的。

### 户外空旷场下的卫星定位原理

以 GPS 卫星定位为例,它主要由轨道中的卫星、地面控制部分以及用户的设备组成。GPS 卫星会不断发射信号,我们的手机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可以计算出信号传播的距离。

然而,为了确定具体位置,手机需要至少同时接收四颗卫星的信号。通过与多颗卫星的距离测量,手机才能最终确定自己的位置。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肯定遇到过定位不准的情况,比如在室内、隧道或者被高楼挡住的区域,信号容易减弱甚至丢失。除了信号遮挡,当卫星信号穿过大气层的电离层和对流层时,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导致信号延迟,从而产生测量误差,影响定位精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发出了双频 GPS 技术。简单来说,双频 GPS 可以同时接收两个频率的 GPS 信号。利用这两个频率信号在电离层中的速度差异,可以校准因电离层引起的延迟,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不过,虽然 iPhone 16 Pro 也有双频 GPS 和北斗支持,但为什么它的定位信号还是这么差呢?

其实,这与 iPhone 的硬件设计和其自身的调性有关。iPhone 对北斗的支持确实存在,但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这种支持显得非常敷衍。

众所周知,iPhone 是一款全球机型,这意味着苹果需要尽可能让 iPhone 在世界各地都能正常使用。例如,网上经常有人讨论信号频段的问题,iPhone 支持的频段数量相比国产厂商确实遥遥领先,因此不少人表示出国时用 iPhone 更稳妥。

但在定位系统方面,情况有所不同。自 iPhone 12 系列起,虽然硬件层面支持北斗,但苹果官方始终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的支持情况。为了进一步确认,托尼还专门打电话给苹果客服询问。客服表示,iPhone 的 Pro 系列机型确实支持 GPS 和北斗等各种卫星定位系统,例如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6 Pro。

但在支持的定位频段上,客服只提到了 GPS 的 L1 和 L5 这两个频段,而对于北斗的具体支持情况则语焉不详。

这不禁让人怀疑,也许 iPhone 并不是“专门支持”北斗定位,而是“顺手支持”。根据小学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北斗系统拥有多个不同的频段,其中 B1C 和 B2a 这两个频段实际上与 GPS 的 L1 和 L5 频段相同。

也就是说,iPhone 16 Pro 的双频 GPS 天线可以在不做硬件调整的情况下直接完成对北斗信号的互操作。这种做法并不罕见,因为欧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统的 E1 频段和 E5a 频段也与 GPS 的 L1 和 L5 相互兼容。

所以,经过简单的反推,我们可以推测国产手机可能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顺手”支持了伽利略卫星。

到这里,听起来好像还可以接受。但重点在于,国产厂商的手机支持的北斗卫星频段远不止两个。特别是最近两年,国产手机已经普遍支持三频北斗甚至是四频北斗。随便找一款国产手机的详情页,如果没有三频北斗,都不好意思跟友商打招呼。

例如,蓝厂的旗舰手机 X100 Ultra 支持 B1C、B1I 和 B2a 三个频段。而到了 X200 Pro,它又新增了 B2b 频段,实现了四频北斗支持。蓝厂甚至还悄悄增加了对伽利略的一个额外频段支持,这下真成了国际大厂。

相比之下,仅支持双频北斗的 iPhone 15 或者 16 Pro Max,在定位精准度上自然难以匹敌国产手机。

### 隧道中的导航表现差异

接下来再来看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隧道中,国产厂商的导航有时比 iPhone 更精准?毕竟大家都是钻进地下的,之后的导航全靠各自的本事。

这就涉及到了惯性导航的概念。简单来说,隧道导航实际上是地图软件通过混合算法实现的。以高德地图为例,高德研究出了一种 VDR 惯性导航增强定位技术,将传感器、移动网络、卫星等多种信息整合起来,进行混合运算。

而且根据报道,这一功能并不是所有隧道都支持,可能还需要高德结合路网进行适配。

在众多数据中,安卓系统中有一个叫做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数据,系统允许 App 每秒最多从 IMU 收集 200 次数据。系统分享的 IMU 数据越多,算法自然会更加精准,最终呈现的导航结果也更准确。

至于 iPhone 这边,根据差评行业交流群群友 @老实人二号 整理的信息,苹果在 iOS 的开发文档中提到了获取 IMU 数据的示例。根据描述,App 从 IMU 中采样数据的推荐标准是大于每秒 100 次。如果高德真的使用了 100 Hz 的推荐采样频率,那么确实会比安卓这边低一些,隧道导航不如安卓精准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参照 iPhone 的定位读取权限,苹果只允许 App 知晓位置信息,但这个信息的具体来源却不得而知。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苹果给予 App 的 IMU 权限同样较低。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 iPhone 在隧道中就完全瘫痪了,偶尔还是能正常工作的。只是从文章开头的测试结果来看,iPhone 的隧道定位确实不如安卓精准——并且由于支持的北斗卫星频段较少,出隧道后重新搜星定位的速度也会比安卓旗舰差一些。

不过,一旦彻底出了隧道,在正常道路上,三部手机的表现都不错,有时候 iPhone 的车道定位甚至还要优于 X200 Pro。

总的来说,iPhone 的定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正常使用,只是在遇到极端情况时,可能会更依赖运气。

但如果你问有没有比这个更惨的消息,答案是有的。这篇文章前面多次强调了 iPhone 的 Pro 系列,对比时也拿出了两台 iPhone。这是因为只有 Pro 系列机型才支持双频 GPS,而 iPhone 的标准版和 Plus 机型甚至连单频 GPS 都不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在隧道路况下,标准版和 Plus 机型往往第一个“歇菜”的原因。

尤其现在连 2000 多块的国产手机都支持四频北斗了,而 6000 块的 iPhone 还停留在单频 GPS,托尼自己都有点绷不住了。

不过,如果你问编辑部的同事们为什么还在用 iPhone 导航?嗯……谁让大家还在开老旧燃油车,CarPlay 是刚需呢?

总之,托尼和同事们只能在每次出隧道的时候,祈祷 iPhone 能快点定位,以免在下一个路口迷路……

以上就是多特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这导航给我干哪来了_iPhone的导航被骂成这样,真是因为苹果“抠”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