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0日,曾经风光无限的“核酸大王”张核子被限制了高消费。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和拍手称快。毕竟,张核子在疫情期间因数据造假大发国难财,短短半年内敛财4.5亿,早已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瞬间成为稀缺品,而核酸检测则成为了防控疫情的关键环节。张核子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迅速将自己创立的基因检测公司——核子基因,转型为核酸检测服务提供商。
在短短几个月内,核子基因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40多个实验室,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据称,核子基因累计检验人数高达7亿人次,业务量急剧增长,张核子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争议。
2022年,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的一次信息录入错误,将阳性患者误录为阴性,直接引发了公众对核酸检测真实性的质疑。面对质疑,张核子并未及时回应,而是选择了沉默,这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怀疑。
直到近两年后的2024年3月,张核子才通过视频解释称,这是工作人员的失误。然而,这种姗姗来迟的解释并未能平息公众的愤怒。人们纷纷质疑,为什么需要这么久才出来解释?期间是否掩盖了其他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7年,核子基因就多次因违规操作受到处罚。例如,2020年4月,济南华曦医学因为医疗废物处理不当被罚;2021年1月,又因提前出具报告被整改。这些处罚和整改本应是张核子敲响的警钟,但他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继续我行我素。
最终,核酸检测造假事件彻底引爆了公众的愤怒。核子基因的股价暴跌,客户流失严重,公司陷入了信任危机。与此同时,张核子也未能幸免,其个人形象一落千丈。
2023年,坊间传言张核子将进军预制菜行业,但到了2024年3月,他否认了这一说法,转而成立了一家农业公司,研究所谓的“低升糖大米”,并申请了相关商标。然而,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一个连核酸检测都能搞砸的人,很难在农业领域有所作为。
更糟糕的是,核子基因的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多家子公司被注销,员工们纷纷讨薪,甚至提起诉讼。2025年1月,张核子因官司被强制执行了20.5万元。随后,2月10日,他和他的公司被限制高消费,旗下多家公司也被注销。
回顾张核子的发家史,他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按理说应该是一名专业的医学人才。然而,毕业后他并未选择从医,而是投身商业,先后涉足多个行业,最终在基因检测领域找到了机会。2012年,基因检测行业突然爆火,张核子果断转换赛道,成立了核子基因,并迅速扩大规模。
然而,张核子的失败并非因为他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贪婪。他在疫情期间大发国难财,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损害公众健康。他的行为不仅违法,更是在道德上彻底破产。
张核子的故事警示我们,做生意固然要赚钱,但绝不能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特别是在关乎公众健康安全的行业,更要严格自律,恪守职业道德。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任何违背诚信的行为,最终都会自食恶果。
张核子的下场可以说是大快人心,但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